Workflow
污水处理行业现绿色低碳转型怎么做?
中国环境报·2025-07-24 15:07

行业现状与政策背景 - 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占全球总量2%且呈上升趋势,面临"双碳"目标下的减排难题[1] - 行业正从单一污染治理向减污降碳协同转型,2021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要求推进节能降耗,2023年《实施意见》将减污与降碳目标深度绑定[1] - 传统处理方式为追求高出水标准导致能耗增加,一级A标准厂单位电耗比一级B高1.5倍,间接碳排放占比超50%[1] 技术创新实践案例 - 青岛首创啤酒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模式,节约成本6200万元,减排4万吨CO2e,实现跨行业协同减碳[2] - 北京某厂通过曝气系统优化和沼气发电技术能耗降20%,年减排5000吨CO2e;河北某厂通过工艺优化和光伏发电实现吨水电耗降4.88%,年减排超2万吨CO2e[2] - 广州试点污泥生物炭化项目年减排8000吨CO2e,形成"污水处理-资源回收-碳交易"闭环模式[3] 行业发展瓶颈 - 碳排放核算体系不健全,存在边界不清、数据获取难问题,依赖国外参数集且区域口径不统一[4] - 厌氧氨氧化等技术面临成本高、运行稳定性差等限制,对进水条件敏感,商业化推广路径不足[4] - 管网渗漏、雨污混流等问题导致碳源浓度低,智慧水务建设滞后影响能耗与排放联动调控[4] 未来发展路径 - 需制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指南和污泥能源化标准,推动厌氧消化+热电联产等模式[6] - 重点突破厌氧氨氧化、好氧颗粒污泥等技术,推广光伏+污水厂等能源自给模式[6] - 应用AI技术构建智慧水务平台,推进管网提质增效提高进水碳源浓度[6] - 设立绿色金融专项支持低碳改造,推动厂网河一体化管理和区域资源循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