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概况 - 美国私募巨头KKR以85%的绝对控股权收购大窑汽水,创始人王庆东放弃控制权 [1] - 交易引发舆论争议,消费者对民族品牌"卖身外资"表达失望情绪 [3] - 此前公司曾多次否认被可口可乐、维维股份等收购传闻 [1]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王庆东以三轮车推销起家,瞄准餐饮场景中"不喝酒人群"的空白市场 [5] - 产品定位为"啤酒替代品",采用厚重玻璃瓶、5元亲民价格及"大口喝"营销策略,主攻20-50岁男性客群 [7] - 通过餐饮渠道实现爆发增长,85%销售额来自全国数十万家餐厅,年销售额达32亿元 [7] - 聘请吴京代言强化"硬汉"形象,成为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第三大品牌 [7] 经营挑战 - 产品配方依赖白砂糖和食品添加剂,与健康化趋势脱节,低糖版本市场反响平淡 [9] - 标志性玻璃瓶包装导致运输成本高昂,全国扩张时利润受严重侵蚀 [11] - 重资产模式压力显著,单条生产线投资达12.6亿元,渠道分利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12] - 65岁的创始人面临健康化转型、互联网营销等新挑战 [14] 收购方战略分析 - KKR以"买断-重组-出售"模式著称,曾操作蒙牛、海尔、字节跳动等案例 [16] - 预计将推动生产线升级、渠道拓展及管理效率提升,可能进军海外市场 [16] - 潜在变革包括替换玻璃瓶包装、调整配方迎合健康趋势、更换创始团队 [18] 品牌价值争议 - 交易引发对品牌本质的讨论:创始人情怀、产品独特性与国民情感的平衡 [20] - 外资控股后继续使用本土明星代言形成形象割裂 [21] - 未来产品可能更标准化,但存在丧失原有消费场景情感联结的风险 [23]
大窑老板套现离场,32亿中国饮料巨头,终被“卖身”美国资本大鳄
搜狐财经·2025-07-24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