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智能化”提速:从生态布局到技术突围的产业攻坚
中国经营报·2025-07-24 20:33

产业发展趋势 - 中国已实现电动化换道超车,智能化方面终端市场先行,产业生态日趋丰富 [1] - 2025年至2030年核心任务包括加速普及辅助驾驶,扩大用户基础,培育智能驾驶文化 [1] - 电动化+清洁化是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电驱动系统作为核心零部件必须实现自主可控 [1] - 推动"四化"发展(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是行业共同努力方向 [1] 智能化竞争格局 - 全球智能化竞争已全面展开,各国均在发挥自身优势 [2] - 需快速提出L3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发展目标,2030年及之后两三年将是L3、L4规模化应用窗口期 [2] - 电动化领域差异性逐渐缩小,同质化现象明显,智能化将成为更关键战场 [2] - 智能化不仅为电动化提供基座,更将通过智能驾驶技术深刻改变用户习惯与出行方式 [2] 芯片国产化进程 - 智能座舱和车控芯片国产化率成为重点,车企积极采用国产芯片推动进程提速 [3] - 供应链关系重构,本地芯片企业更多参与整车设计早期阶段联合开发 [3] - 车规芯片需通过严格AEC-Q100测试,在功能安全、使用寿命等方面要求更高 [3] - 芯驰科技E3系列MCU芯片填补国内高端高安全级别车规MCU市场空白 [6] 技术创新方向 - 车载应用从传统软件定义汽车转向"AI定义汽车" [3] - 智能驾驶需平衡安全与成本,避免冗余设计导致系统难以量产 [3] - 产业发展阶段决定核心策略:快速发展期应以技术迭代为核心 [4] - 算力决定体验上限,算法决定上限兑现能力,需把握软硬件平衡的"最佳甜点位" [4] - 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更高算力平台将成为新"甜点位" [4] 安全技术路径 - 智能汽车安全技术推进两条路径:规则驱动与数据驱动各有优劣 [5] - 提出"认知驱动"路线,融合人类类脑认知与知识经验实现感知-认知-决策闭环 [5] - 长城汽车采用"端到端+无图"技术方案,通过安全评估网络和人工规则保障系统安全 [6] - VLA模型深度融合提升复杂路况语义理解与耦合强化学习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