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新世代」零一万物抢滩企业级智能体,李开复在B端市场“挖新矿”
华夏时报·2025-07-24 22:59

智能体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被行业视为智能体爆发元年,OpenAI、Manus、零一万物等AI企业纷纷推出智能体产品,但当前智能体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产品价值被部分夸大,行业应用不足 [1] - 国内外AI公司加速布局智能体赛道:OpenAI于1月推出Operator、近期发布ChatGPT Agent,Monica-im团队3月推出爆款产品Manus,智谱4月发布全球首个研究型Agent"沉思",百度推出心响App,腾讯升级知识引擎为智能体开发平台 [3] - 行业专家指出智能体技术尚未成熟,Omdia分析师认为当前以单智能体为主,未来需突破多智能体框架和开源工具 [3] 零一万物的战略转型 - 公司放弃万亿参数大模型Yi-X-Large研发,转向轻量化MoE模型Yi-Lightning,并与阿里云成立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 [4][5] - 2023年5月起启动业务调整,拆分数字人业务,加强商业化潜力项目独立融资,关停部分项目 [5] - 战略重心转向B端市场,成为"AI六小虎"中首家拥抱DeepSeek开源模型的厂商,推出万智企业大模型平台及DeepSeek定制解决方案 [5] 零一万物的智能体产品布局 - 公司定位为传统企业与AI公司间的桥梁,3月发布万智企业大模型平台1.0,7月升级2.0版本并推出核心产品企业级智能体 [2] - 其智能体技术达L2推理Agent层级,具备任务规划、工具调度能力,自称与OpenAI ChatGPT Agent技术水位相当 [2] - 差异化竞争力在于企业端场景落地能力,重点解决现有Agent方案在定制化、工具接入方面的短板 [2][3] 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开年至今整体收入已超2023年全年,2024年确认收入超过1亿元 [1][6] - 近期获得数笔金额可观的大单,但尚未披露具体融资信息 [6] - 创始人李开复强调国内业务明确All in To B,加速商业化以应对2025年行业淘汰赛 [5][6] 行业专家观点 -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认为智能体需解决数据壁垒与定制化成本问题才能释放潜力,当前价值存在夸大 [3] - Omdia分析师肯定公司大模型开发能力,但指出其面临战略摇摆风险、数据壁垒等挑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