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投资布局 - 京东近期投资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三家具身智能头部企业,覆盖AI大脑、机器人本体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3] - 美团2024年以来在具身智能领域出手8次,投资包括自变量机器人、它石智航、星海图等项目[5] - 腾讯投资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蚂蚁集团投资宇树科技、星海图、星尘智能、钛虎机器人[2] - 过去三年美团累计投资30家机器人及相关企业,持有宇树科技8.2%股权[5] 业务战略方向 - 京东聚焦供应链场景推动具身智能创新应用,通过JoyInside平台将大模型植入机器人硬件,已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合作[4] - 美团贯彻"零售+科技"战略,加大对AI、无人机配送、自动配送车等前沿科技的投入[6] - 美团投资"端到端"技术填补自主决策型机器人空白,可能应用于无人仓储分拣和末端配送[5] - 京东在2025年CVPR机器人挑战赛中夺冠,显示内部具身智能硬件能力[8] 市场表现数据 - 京东618期间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增长17倍[4] - 美团无人机在香港开通首条常态化低空物流航线,跨海+公园场景[7] - 美团买药联合银河通用推出全球首个基于人形机器人的智慧药房解决方案[7] 行业竞争格局 - 互联网巨头加码具身智能旨在抢占物理世界AI入口,形成数字+物理双生态联动[7] - 行业竞争焦点集中在技术开源生态主导权、场景落地速度及政策话语权[8] - 京东侧重仓储物流场景,美团聚焦末端配送,各自深耕垂直领域[8] 技术发展阶段 - 具身智能行业处于实验室到产业化过渡期,优必选已实现部分场景商用[9] - 人形机器人面临运动控制、环境适应性不足等技术难题[9] - 单台服务机器人成本相当于10个工人年薪,制约规模化应用[9] - C端普及预计还需5-10年,短期内可能在B端工业场景突破[9] 产业链挑战 - 行业融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企业持续需要资金维持研发[10] - 精密减速器等高端元件与国外优质产品仍存在差距[10] - 家庭场景下单个机器人成本过高,社会接受度低[9][10]
美团京东“战火”烧到具身智能 将新业务延伸至物流、家庭服务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