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锚定最低价国家药品集采明确反内卷
证券时报·2025-07-25 02:24
集采规则优化 - 第11批集采启动 国家医保局优化中选规则 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为参考 要求最低报价企业公开说明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1] - 规则调整标志着中国药品集采进入"质价平衡"新阶段 对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风向标作用 [1] - 优化价差计算"锚点" 后续应不会出现类似间苯三酚注射液报价争议事件 行业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导向" [2][3] 行业影响分析 - 规则优化有助于防止非理性竞争 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仿制药和创新药倾斜 加速产业升级 [3] - 消除唯低价中标可能性 对研发能力深厚、质量管控严格的企业形成长期利好 促进高质量发展 [3] - 华东医药表示将凭借创新实力和质量保障能力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 [3] 资本市场反应 - 政策调整后化药板块7月15日至24日累计上涨近5% 跑赢上证指数3个百分点 [4] - 仿制药企一品红最高上涨近40% 奥赛康股价创近十年新高 [4] - 分析师认为新规则大概率会给企业留有一定利润空间 不用以负毛利博取订单 [4] 集采成效回顾 - 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 覆盖435种药品 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 [6] - 前九批集采平均降幅55% 第10批超50个药品降幅超90% [6] - 部分细分赛道降价影响已出清 生物类似药、化学发光等领域未来将逐步纳入集采 [6] 企业应对策略 - 部分仿制药企积极转型仿创结合 如石药集团、丽珠集团在创新药领域取得成绩 [7] - 甘李药业通过集采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2023年营收同比增52.31% 净利润达3.4亿元 [7] - 第11批集采新增举措包括医生可按品牌报量、提高投标资质门槛、强化质量监管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