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7月24日收盘站上3600点,自4月上旬年内低点反弹逾16% [1] - 30年期国债主力合约下跌0.92%至118.250元,10年期国债主力合约下跌0.29%至108.220元,5年期国债主力合约跌0.21%至105.585元,2年期国债主力合约跌0.07%至102.304元 [1] - 1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纷纷上行 [1] 债券基金动态 - 本周前三个交易日3182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中2905只下跌,375只跌逾30个基点,跌幅最高超过1% [2] - 912只短期纯债基金中769只下跌,88只跌逾10个基点 [2] - 本周已有10余只债基因大额赎回提高净值精度,7月24日单日5只基金集中出现此情况 [2] - 兴银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基金C类份额、泰信汇盈债券型基金、金鹰添福纯债债券型基金C类份额等均公告发生大额赎回 [3] 资金流动与配置 - 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债券型ETF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75.46亿元,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净流入30亿元,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净流入17.84亿元 [6] - 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天弘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等中短期国债ETF出现净流出 [6] - 去年9月至10月股市大涨期间,债基、保险、理财等流出到权益市场的规模约8600亿元,当前流出压力相对有限 [4]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本轮股强债弱格局主要由流动性变化驱动,不同于传统增长预期驱动的"股债跷跷板"效应 [1] - 股市上涨由银行股与小微盘品种驱动,小盘风格跑赢大盘,反映流动性主导而非增长预期 [6] - 经济复苏早期阶段可能出现股债双繁荣,债市短期情绪宣泄带来潜在博弈机会 [2] - 股市上涨更多是估值回升驱动,需低利率环境配合,可能形成"股债双强"格局 [7] 机构观点 - 国联基金认为债市调整源于商品上涨、权益周期板块大涨引发物价担忧,海外扰动预期改善及短期资金面收紧 [2] - 国盛证券指出理财产品未现大规模破净,债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赎回压力相对有限 [4] - 中金大类资产研究团队提出本轮"股债跷跷板"更接近"股牛债平",流动性是核心矛盾 [6]
流动性主导跷跷板行情
中国证券报·2025-07-25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