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行业现状 - 2025年暑期研学市场遭遇寒冬,行业普遍反映业务下滑,北京、南方等地均出现明显降温[3][7][8] - 中国科学技术馆门票无需抢购,与去年"抢得头破血流"形成鲜明对比[5][6] - 故宫等热门景点门票剩余,去年同期的周末票提前一周就已售罄[7] - 南方军训类夏令营出现空位,前两年6月份就已报满[8] - 酒店业反映研学团流量支柱断裂,厦门五星级酒店今年"一个研学团都没有"[9][11] - 海外研学项目业务下降40%,高净值家庭开始收缩开支[16] 市场变化特征 - 家长消费行为从"无脑研学"转向"理性研学",更加注重性价比和实际价值[26][30] - 研学方向从"清北打卡"转向专业路线,如美术机构关注清华美院等专业院校[28][29] - 出行半径收缩,海外热门目的地被新疆、长白山等国内目的地取代[23][25] - 独立营更受欢迎,因"只用付一个人的费用"[20] - 安全焦虑上升,境外研学因地震、电诈等安全问题被规避[35][36][37] 行业转型方向 - 从"课表式"研学转向沉浸式内容,如自然教育、AI实验、乡村营地等[45][46] - 江西新余树蛙部落亲子营收客同比增长五倍,主打"自然教育+野奢民宿"[45] - 行业从"比资源"转向"比传播力",需要加强内容营销和私域流量建设[49][50][53] - 家长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自主选择研学产品,改变了传统获客方式[52] - 真正有价值的研学内容将留存,伪内容将被市场淘汰[54][55] 市场变化原因 - 核心根源是家长钱包收紧,消费更加精打细算[19][21] - 家长认知提升,意识到短期研学效果有限[31] - 政策放开后,家长有更多选择,不再将研学视为唯一[32][33] - 学校规避风险,减少组织研学活动[22][38] - 行业过去依赖简单套路,如"清北打卡"已无法满足需求[26][39]
暑期研学也割不动家长了?
虎嗅·2025-07-25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