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价≠安全,36款热门车高危智驾场景测试“团灭”
第一财经·2025-07-25 12:32

辅助驾驶性能测试结果 - 36款测试车型无一能全部通过15类高危事故场景模拟测试,城区道路3类场景综合通过率超50%,其余12类场景通过率均低于50% [1][2] - 高速场景通过率显著低于城区,其中"施工路遇卡车"通过率47%,"消失的前车"和"莽撞横穿的猪"通过率分别仅14%和5% [2][5] - 测试包含20多个品牌近40款量产车型,覆盖比亚迪海鸥(7.28万元)至特斯拉Model X(超70万元)全价格段 [1][4] 价格与性能相关性 - 辅助驾驶能力与车价无正相关,表现最佳车型包括15万元级的广汽AION RT和20万元级的小鹏G6,而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仅通过1项测试 [4][5] - 30-50万元区间的智界R7、问界M9、腾势Z9GT EV在城/高速场景通过率均超50%,但同价位问界M9未能通过"施工路遇卡车"测试 [4][5] - 7.28万元的比亚迪海鸥通过部分高速测试,表现优于部分30万元以上车型 [5] 行业技术现状 - 国内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但所有市售系统均未达到自动驾驶标准,需驾驶员全程接管 [6][7] - 测试采用真实事故场景模拟,包含城区大转盘(通过率23%)、高速消失前车等15类高风险场景,所有车型均升级至最新OTA版本 [2][3] - 现行法规明确辅助驾驶事故责任主体为驾驶人,除非能证明产品缺陷 [7] 技术发展要求 - 科技部要求自动驾驶系统需具备可追溯的决策机制,关键算法变更需记录备查,消除算法偏见 [7] - 系统设计需内置风险应对策略,该策略将作为事故追责重要依据 [7] - 测试方强调当前技术无法应对复杂危险场景,驾驶员必须保持随时接管状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