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背景 - 1965年版拾圆券是第三套人民币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66年1月10日正式发行流通,旨在适应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发展需求 [1] - 该纸币的发行背景是国家致力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通过货币有序发行来稳定市场和促进流通 [1] - "大团结"十元纸币不仅承担货币职能,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精神气质 [1] 票面设计 正面设计 - 正面主景图案为不同职业、民族的人民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的场景,展现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 [1] - 人物刻画细腻,线条流畅,生动表现衣着、神态等细节,体现当时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追求 [1] - 上方印有"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采用马文蔚书写的魏碑体,刚劲有力,端庄大方 [2] - 票面下方冠字号码采用红蓝两色印刷,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 [2] 背面设计 - 背面主景图案为天安门城楼,象征新中国的中心与权威,周围环绕牡丹等花卉图案,色彩丰富 [5] - 上方印有"ZHONGGUO RENMIN YINHANG"和面值"10"以及"SHI YUAN"字样,设计简洁大方 [5] 印刷工艺与防伪特征 - 采用正背面凹印与胶印相结合的方式,凹印使图案具有凹凸感,胶印保证细节和底色的清晰度 [6] - 防伪技术包括红蓝冠字号码、天安门固定水印和满版空心五角星水印,水印在迎光透视时清晰可见 [6] - 油墨、纸张等材质经过特殊处理,具有防伪性能 [6] 历史意义与社会影响 - "大团结"十元纸币流通长达38年,见证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9] - 在社会层面,纸币展现的人民代表形象提醒人们团结奋斗的重要性,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9] - 反映了当时中国在民族政策、社会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9] 收藏价值 - 随着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第三套人民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1965年十元纸币因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受到收藏市场广泛关注 [10] - 纸币品相是决定价值的关键因素,全新品相较为稀少,市场价格较高,特殊冠字号码如豹子号、狮子号因稀缺性收藏价值更高 [10] - 作为第三套人民币中的重要币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10]
第三套人民币1965年版拾圆券:时代印记与收藏瑰宝
搜狐财经·2025-07-25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