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情况 - 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国药集团下属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股票代码688710 [3] - 公司是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最早同时具备NMPA的GLP认证、OECD的GLP认证、通过美国FDA的GLP检查的企业之一 [3] - 业务范围覆盖早期成药性评价、非临床药效学研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临床生物样本分析、生物标志物与转化研究等领域 [3] - 拥有7.2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设施,千余人的研究团队,主要设施分布在上海、南通 [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服务了国内外900多家制药公司、新药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助力国内创新药研发NDA/BLA成功案例24例,IND注册成功案例近540例,协助140余个项目获批了美国、欧盟、韩国及澳洲等国外监管机构的临床注册申报,获批FDANDA/BLA3例 [4] 董秘角色与公司治理 - 董秘通过构建全流程信息披露矩阵,确保信息披露经得起市场与监管的双重检验 [5] - 打造立体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体系,线上依托上证e互动、业绩说明会、可视化年报等工具实现零时差沟通,线下通过反向路演、走进上市公司、一对一调研等形式 [5] - 深度参与董事会运作全流程,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符合法规、契合战略、贴合市场 [5] - 以资本运作为抓手,推动公司从合规型治理迈向价值型治理,实现资本市场与产业赛道的同步发展 [5] 新质生产力在行业的体现 - 通过技术创新、模式革新和人才升级,推动药物研发效率与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6] - 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转化,如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毒性病理诊断技术平台,利用类器官技术建立体外评价模型 [6] - 全链条服务能力的迭代升级,通过"PL+PM"双轨项目管理模式,结合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实现科学路径设计与高效执行的协同 [7] - 国际化合规与标准输出能力,深度适配与引领全球监管标准,如通过OECD GLP认证、美国FDA检查等 [7]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 - 锚定前沿赛道强化自主研发 [8] - 构建高端人才生态体系 [8] - 深化数字化与全球化协同 [8] 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关系 - 核心传统业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公司发展的稳定器,在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 [9] - 超90%收入来自一类创新药研究服务,承接的创新药物品类覆盖肿瘤、细胞基因治疗等多种药物类型 [9] - 注重技术创新,提前布局新兴药物研发领域,如在ADC、小核酸、CGT等领域较早建立技术平台 [10] - 坚持"传统业务筑牢根基、新兴业务引领未来"的双轮驱动策略,通过资源协同、技术赋能、生态共建三大路径实现新旧业务的有机融合 [10] 应对技术瓶颈和市场不确定性的预案 - 围绕"新领域"持续进行自主研发突破,保障前瞻性技术储备 [11] - 依据客户订单需求开展受托研发项目 [11] - 夯实创新属性,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构筑科研护城河 [12] - 加速全球化市场布局,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 [12] - 强化风险预防与过程管控,形成"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 [12] 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 - 2024年研发投入6000多万元 [13] - 在早期成药性评价方面,建立了不同品类候选分子的快速筛选策略 [13] - 在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方面,建立了多种药效模型和肿瘤类器官库 [13] - 在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打造了特色放射性同位素平台 [13] - 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前沿技术平台,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毒性病理诊断技术平台、基于类器官的药物体外评价技术平台等 [13] 产业升级的终极目标 - 产业升级的本质是技术代差的突破,让技术突破与临床需求同频共振 [15] - 技术创新的核心是让更多患者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创新药 [15]
董秘说|益诺思董秘李燕:新质生产力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模式革新和人才升级推动药物研发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