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事件分析 事件背景 -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宣布将于2026年12月31日正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是40多年来美国第三次宣布退出该组织[1][2] - 美国退出的理由包括"推进分裂性社会文化事业"和"过度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认为其不符合"美国优先"政策[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回应称该决定"违背多边主义原则",但表示"这一声明在意料之中"[2][3] 美国退出的深层原因 - 体现"美国利益优先"立场,将国内法律和意志置于国际规则之上,是单边主义政策的延续[1] - 不仅出于财政压力(美国会费占比从其他联合国机构40%降至教科文组织的8%),更反映其领导全球意愿的减弱[3][4] - 政策转变受特定利益集团影响,如能源领域放弃绿色减排目标,退出《巴黎协定》等[3] 国际社会反应 - 中国外交部批评美国"长期拖欠会费",呼吁各国重申对多边主义承诺[2] - 教科文组织表示已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自愿捐款额度自2018年以来翻番[4] - 该组织目前管理全球2000多处世界遗产、1.3万所联系学校及多个国际网络[5] 对中国的影响与机遇 - 美国反复退出使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寄予更高期待,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造机会[4] - 中国曾在该组织财务危机时出资支持其官方杂志《信使》复刊,并推动建立上海教师教育中心[5] - 中国明确表态坚定支持教科文组织工作,强调其在促进文明融合和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5] 组织现状与未来 - 教科文组织拥有194个会员国,在54国设办事处,雇员2300余人[4] - 总干事表示无裁员计划,将继续推进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多边合作[4] - 近年来通过业务调整展示使命重要性,如促进和平领域的行动力度[3]
第三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意欲何为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25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