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非主流到风口:巨头们为何纷纷下注稳定币?
36氪·2025-07-27 14:33

行业动态 - 稳定币正从加密行业边缘走向全球金融舞台中心,科技巨头和金融机构加速布局这一新兴市场[1] - 稳定币重塑支付和跨境结算方式,Tether和Circle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接近全球前20大持有国[1] - 渣打银行估计到2028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可能增长至2万亿美元,其中99%以美元计价[13] - 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代币化共同基金、ETF和货币市场基金市值可能达4000亿美元[13] - ARK报告显示稳定币供应量自1月以来飙升20%达2470亿美元,超过美国M2货币供应量的1%[13] 公司布局 - 蚂蚁集团和京东正游说发行人民币挂钩稳定币,计划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请牌照[2]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透露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以促进跨境支付[2] - 金融科技公司Bridge.xyz被Stripe以11亿美元收购,联合创始人称市场规模将达数万亿美元[3] - Meta向Scale AI投资超140亿美元用于稳定币支付,SpaceX使用Bridge进行货币转换[4] - 亚马逊计划发行自有稳定币以强化零售平台支付生态[4] - 埃隆·马斯克的X平台拟整合稳定币至支付系统X Money[6] - Visa投资英国BVNK 200万欧元(227万美元)布局稳定币支付基础设施[6] 金融机构参与 - 澳新银行推出澳元挂钩稳定币A$DC,成为澳大利亚首家发行稳定币的银行[8] - 美国银行在《GENIUS法案》颁布后进入稳定币市场,规模飙升40亿美元[8] - 花旗银行考虑发行花旗稳定币,摩根士丹利密切关注行业发展[8] - 华夏基金(香港)推出全球首只人民币计价代币化基金及美元计价货币市场基金[12] - 香港OSL通过股权融资筹集23.6亿港元(3亿美元),为亚洲数字资产领域最大规模公开融资[12] 市场数据与趋势 - Tether 2024年利润达137亿美元,第四季度发行230亿美元USDT,全年总计450亿美元[15] - Circle持有220亿美元美国国债,与Tether合计规模达全球第18位[15] - ARK预测到2030年稳定币总供应量将达1.4万亿美元,可能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16] - Tether投资组合已扩展至120多家公司,涵盖数字基础设施、AI等领域[16] - 调查显示稳定币支付最大优势为执行速度,跨境支付领域应用显著[17][20] 香港市场进展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施行,已有超50家公司准备申请牌照[9][10] - 申请机构包括中信证券经纪(香港)、富途控股、国泰君安国际等,后者股价因数字资产交易牌照飙升300%[10] - 香港推出"沙盒"计划,允许京东Coinlink、渣打银行(香港)等测试稳定币模型[12] 技术应用与优势 -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具备无与伦比的速度、成本效益和全天候运行优势[20] - 亚洲市场采用稳定币主要动机为进入新市场(49%),流动性(41%)被视为关键优势[20] - 银行可通过稳定币夺回金融科技公司市场份额并减少资本锁定[20] - 基础设施已为稳定币落地做好准备,采用信心达历史最高水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