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格局演变 - 2024年成为基座模型分水岭 牌桌上玩家数收窄至个位数 头部留存大厂和少数AI创业公司 [3][4] - AI六小龙走向分化 智谱推进A+H股上市 MiniMax筹备A+H股 百川智能转型医疗 零一万物转向B端 月之暗面聚焦智能体 阶跃星辰预估年营收10亿人民币 [10] - 基础模型厂商热度回落 投资向具身智能转移 宇树机器人等具身智能厂商吸引更多关注 [7] 技术发展与竞争 - 开源模型影响力提升 逼近最佳闭源模型 使用成本更可控 普惠性增强 [3] - 大模型技术差异不足 切换成本低 竞争惨烈 创业公司探索差异化路径包括To C出海 To B服务 产业落地 多模态发展 [9] - 技术迭代导致部分公司掉队 1.0时代为GPT模仿学习 2.0时代以OpenAIo1为起点的强化学习 [14] 公司战略与定位 - 智谱定位行业智能体 阶跃星辰对标OpenAI DeepSeek对标Meta MiniMax偏向To C应用 [14] - 智谱发布GLM-4.5多模态模型 阶跃星辰成立模芯生态联盟 优化国产芯片适配 [17] - 月之暗面将发布K2推理模型 阶跃星辰展示端到端语音大模型车载应用 [6] AGI发展路径 - AGI发展现两类观点 单一超级模型 vs 多模型多代理架构 [15] - 多模态成为AGI必由之路 智谱和阶跃星辰重点投入 强调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分层推进 [16][17] - 数据闭环或数据飞轮被视为稳健护城河 需在窗口期内积累用户数据 [18] 商业化进展 - 智谱将推出C端陪伴型AI产品 软硬件均规划付费业务 [6] - 创业公司提升商业化程度 增强多模态能力 靠近Agent热度 部分筹备上市 [9] - 阶跃星辰联合华为昇腾等成立模芯生态联盟 突破芯片限制 [17]
大模型六小龙底牌对决:AGI加注、赛道转换与多模态竞速
第一财经·2025-07-27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