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上海市正深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 构建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 2025年底智算供给能力将超10万P [1] - 上海市形成"4个基础模型+N个垂域模型"发展路线 以及"一东一西、一软一硬"差异化发展布局 [1] - 下一步将通过构建高质量语料供给体系 加大重点垂直领域应用 创新应用生态构建等举措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1] 中国电子人工智能布局 - 中国电子建立了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 构建以飞腾、麒麟、达梦、中国电子云、中国长城为代表的全栈信创底座 [1] - 积极落实"数据要素×"行动 在数据资源利用与价值激活上进行诸多探索 [1] - 中国电子云自主研发CECSTACK专属云平台 为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提供高效算力支撑 打造全链路AI解决方案 [2] 人工智能技术挑战与突破 -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芯片、算力、数据、生态等领域面临挑战 [2] - 需聚焦研制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与提高国产智算系统可用性 如KTransformers系统通过以存换算方式降低AI使用门槛 [2] - 国产智算操作系统需构建类CUDA系统 同时做好并行系统、编程框架等10个关键软件 充分释放国产硬件算力 [2] 数据要素发展现状 - 高质量数据集具备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高价值应用的"三高"特征 [3] -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面临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路径碎片化、技术底座薄弱三大难题 [3] - 新一代数据标注和合成数据为突破"数据墙"提供解决思路 [3] 中国电子云产品与服务 - 发布中国电子云·新星全链路AI解决方案 打造"3+3+N"产品服务体系 [3] - 提供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模型开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3大核心产品 [3] - 构建AI战略咨询、交付、课程3大服务体系 提供多个行业通用应用 [3] 行业合作与倡议 - 中国电子云与中国长城、沐曦股份签署三方战略合作 [4] - 与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4] - 联合多家机构发起《加速中国自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及产业落地倡议》 从技术研判、算力生态、数据集建设等五个方面推进 [6]
上海布局、各方协同,这场论坛力促大模型“落地生花”
国际金融报·2025-07-27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