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现状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多款AI眼镜产品,Rokid等头部企业展位人气火爆,产品可实现翻译、导航、卡路里计算等实用功能[1] - 智能眼镜被视为AI落地最佳载体之一,正推动手机、PC等终端从工具属性转向深度理解用户的"AI助理"甚至"个人双胞胎"[1] - 行业进入"百镜大战"阶段,阿里、Rokid等企业推出创新产品,阿里夸克AI眼镜采用双芯双系统解决续航问题,Rokid新品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实现虚实融合显示[2] 智能眼镜市场前景 - 智能眼镜被业内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中枢,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2] - Rokid副总裁预测市场将出现"千镜大战",最终存活品牌数量可能是手机品牌的十倍,因眼镜市场存在女性、儿童、老年等多元化长尾需求[3] - 阿里智能终端业务总裁指出当前产品痛点包括智能化不足、续航短、舒适性差等问题,但行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2] 终端AI技术演进路径 - 华为提出AI技术融入终端三阶段:App化→功能化→系统化,鸿蒙6.0已进入第三阶段,实现以AI智能体为中心的全新操作系统[4] - 联想认为AI终端目标是成为"硅基分身",其计算架构转向以AI运算为核心的混合异构体系,交互方式升级为与超级智能体的直接交互[5] - 华为终端副总裁强调新系统标志"以无处不在的AI与深度协同为核心的新纪元",例如鸿蒙电脑可通过语音直接控制系统设置[4] 产业发展战略方向 - 华为提出三大发展关键:构筑国产算力底座、推动端云协同AI、建立智能化分级评测体系[5] - 联想强调开放协作路线,已赋能超2000个智能体开发者,兼容国内外主流算力与系统[5] - 工信部正指导研制AI终端智能化分级国家标准,未来将从强创新、稳根基、育应用、促生态四方向推进产业发展[6] 行业生态重构趋势 - AI终端将重塑人机交互范式,拓展服务边界,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影响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5] - 产业呈现百花齐放局面,终端产品从功能属性向自主判断的"个人双胞胎"转型,计算架构发生根本性变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