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预算管理用好财政资金
经济日报·2025-07-28 05:57
财政资金管理 - 财政资金管理必须注重提高效益,做到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1] - 党中央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财政资源[1] - 财政资金收支规模增长,需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将各项收支纳入预算,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1] 预算管理机制 - 预算管理需强化刚性约束,科学编制预算、优化支出结构,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建立动态监控机制[2] -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2] - 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解决财政资源配置低效无效问题[2] 预算公开与监督 - 预算公开是强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需详细公开"账本",接受全社会监督[3] - "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与预决算公开的监督作用密不可分[3] - 持续推进预算公开,推动地方实现"应公开尽公开",提升公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3] 财政资金使用导向 - 过紧日子并非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民生领域[4] - 202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同比略有增加,但整体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反映严控一般性支出的成效[4] - 出台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体现财政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的导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