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肝炎认知误区,专家为防治支招
科技日报·2025-07-28 06:21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 甲肝和戊肝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日常接触存在感染风险 [2] - 乙肝和丙肝主要通过母婴 血液及性接触传播 日常无血液体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 [2] - 母婴传播指携带病毒的母亲在围生期可能传染给新生儿 需科学阻断干预 [3] - 血液传播包括输入含病毒血液或血制品 以及通过皮肤黏膜微小创伤感染 [3] - 无防护性接触可能导致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 [3] 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 - 接种疫苗是预防甲肝 乙肝和戊肝的最有效方式 [4] - 保健品和保肝药不能预防病毒性肝炎 反而可能增加肝脏负担 [4][6] - 保肝药仅用于肝炎辅助治疗 不能作为预防手段 包括甘草酸类 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5][6] 肝炎与肝癌关系 - 急性病毒性肝炎(甲肝 戊肝)不会发展为肝癌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 丙肝)可能演变为肝癌 [8] - 5岁以上人群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多能自愈或被治愈 5岁以下幼儿易转为慢性肝炎 [8] - 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避免肝癌 乙肝可长期控制 丙肝治愈率超95% [8][9] - 肝炎到肝癌进程缓慢 通常需几年至几十年 提供充分干预时间 [9] 病毒性肝炎遗传特性 - 病毒性肝炎是传染病而非遗传病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体垂直传播但非基因遗传 [10] - 慢性乙肝孕妇需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水平 新生儿需在24小时内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11] - 慢性丙肝患者建议治愈后再生育 目前丙肝抗病毒治疗3个月左右治愈率较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