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 奔赴山海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28 09:22
乡村振兴与旅游业发展 - 袁家村从贫困村转型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接待游客950万人次[9] - 发展模式包括三产融合、文化资源挖掘、"前店后坊"食品安全保障、农民股份合作社等[12] - 村民通过差异化经营和合作社互相持股实现共同富裕,带动周边4800余人就业[11] 文化旅游与数字化创新 - 云冈石窟通过数字化技术复原平城坊市格局,动态演示石窟开凿技艺[14] - 当地导游和出租车司机积极提升服务能力,如学习英语和自费进修[13][14] - 大同市博物馆利用科技手段活化历史文化遗产[14] 新能源与生态治理 - 乌兰布和沙漠光伏项目兼具发电和防沙治沙功能,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17] - 项目通过种植沙柳、花棒等植物和铺设沙障固定沙丘,改善环境并延长旅游舒适期[17] - 光伏板构成的"蓝色海洋"成为生态旅游新景观,促进当地复合经营模式发展[17] 边疆发展与基础设施 - 独库公路带动新疆伊犁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景区卫生设施显著改善[19][20] - 边防战士和建设者长期维护边疆基础设施,保障地区安定与繁荣[20] - 新能源和旅游业为边疆地区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可持续发展[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