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影响分析
金融时报·2025-07-28 10:31

中美关税政策调整与经济影响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多项积极共识 双方同意于5月14日前采取有关举措 美方宣布自5月14日起调整对华加征关税措施 7月7日美国宣布提升14国关税但生效日期推迟至8月1日[1] 关税税率变化 - 中美关税政策呈现短期缓和长期博弈特征 美国平均关税税率由27%降至16% 考虑豁免产品后进一步降至14% 仍处于近50年来高位[2] - 4月11日中美关税加码后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2024年的2.4%升至27% 5月12日降级后回落至16% 1930年霍利斯穆特关税税率从14%上升至20%斜率更平缓[2] 关税对宏观经济影响 -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评估显示美国PCE可能抬升1.7个百分点 2025年实际GDP可能下降0.65个百分点 中长期GDP可能下跌0.36个百分点[3] - 分季度看2025年二季度美国GDP可能下跌0.5个百分点 三季度下跌0.2个百分点 四季度下跌0.6个百分点 关税冲击在2026年上半年达到最大[3] - 跨国比较研究显示关税对经济影响量级基本对称但早期通胀上行斜率更陡峭 中间品关税通胀效应小但持久 终端品关税通胀效应大但短暂[4] - 若关税导致进口成本增加10% 当年CPI将上升0.41% 其中中间品占比45%贡献0.3% 终端品占比55%贡献0.5%[4] 贸易渠道影响 - 关税冲击体现为美国进口先增后减 一季度实际GDP环比转负最大拖累来自商品进口 中国港口外贸货运量等指标大幅超越季节性[6] - 5月12日中美关税缓和后中国—美国集装箱运输预订量大幅飙升 预示新一轮抢进口开启 美国电脑和皮革制品库存增速明显较高[7] - 美国出口受关税反噬影响 石油煤炭制品行业受影响最大 其出口中海外增加值占比达35.4% 基础金属和交通设备行业占比分别为15.2%和14.8%[7] 价格传导机制 - 一季度美国进口价格对关税响应不充分 转口和关税豁免是潜在原因 美国进口中来自中国的比例从2024年12月的13.2%下降至2025年3月的8.6%[9] - 3月4日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后 来自中国的零售商品价格开始上涨 4月2日对等关税落地加剧价格上涨 微观数据显示零售商已开始涨价[10] - 2至3月美国对华关税对核心PCE商品通胀形成0.33个百分点推升 对应0.08个百分点核心PCE通胀推升 PCE通胀与实际消费呈现负相关关系[10] 风险偏好渠道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推升美国金融压力和美元指数 自特朗普胜选以来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大幅飙升至历史高位[11] - 金融压力增强可能抑制企业投资和工业产出 若对等关税加剧金融脆弱性 经济下行风险可能强化 通胀上行风险可能弱化[11] - 金融市场波动性强化可能导致金融压力提升 通过财富效应抑制居民消费意愿 美国居民净值/可支配收入与储蓄率呈现负相关关系[12] 美国经济前景 - 关税传导均作用于就业—消费循环 国内货运量下降和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可能导致裁员 CPI/PCE通胀上升和消费意愿下降抑制消费[13] - 高频指标显示美国失业率存在上行压力 小企业雇佣计划和失业金申领数据指向短期压力 6月新增非农就业连续第四个月超预期但零售销售回升可能因价格上涨而非实际购买力增强[14] - 美国经济或遵循从滞胀到放缓的动态路径 未来1至2个季度市场将在滞与胀问题上纠结 四季度后主要矛盾可能从滞胀转向放缓[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