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华财富支招:基金筛选避开误区,掌握科学方法
搜狐财经·2025-07-28 11:39

基金筛选核心逻辑 - 基金筛选需匹配投资者风险偏好与资金用途,明确自身承受波动能力和资金使用时间[3] - 货币基金风险极低(历史单日亏损概率<0.01%),年化收益2%-2.5%,适合3个月内要用的资金[3] - 债券基金波动较小(偏债混合型近5年平均最大回撤5%),年化收益4%-8%,适合3年内使用的资金如购房首付[3] - 混合/股票基金收益潜力大(优秀偏股基金长期年化可达15%+),但波动显著(可能单月亏10%或年内回撤20%),需投资周期3年以上[4] 业绩评估方法论 - 避免仅关注短期收益(如近1年前10名),需考察1/3/5年维度业绩持续性,例如某偏股基金近1年20%(同类15%)、近3年18%(同类12%)、近5年16%(同类10%)[8] - 最大回撤指标比收益率更重要,例如某基金近3年最大回撤30%意味着10万元可能浮亏至7万元,需评估自身承受能力[9] 基金管理团队分析 - 基金公司投研实力可通过管理规模(如超5000亿元)和成立时间(10年以上经历牛熊周期)判断,重点考察旗下基金整体业绩[12] - 基金经理需5年以上经验(经历2015/2018/2020等市场波动),投资风格需稳定(如低换手率<500%),业绩应考察相对排名而非绝对收益[12][13][14] 常见筛选误区 - 避免追逐年度冠军基金(如2021年新能源主题基金次年可能跌出前50%),应选择长期稳居前1/3的产品[17] - 星级评价仅反映历史业绩(如5星评级),不能预测未来表现,尤其需警惕基金经理变更情形[17] - 基金规模需与策略匹配,主动权益基金超100亿元可能影响调仓,低于2亿元有清盘风险,而指数基金宜大规模[17] 持续跟踪机制 - 筛选后需定期跟踪基金经理变更、投资风格漂移(如价值转向追热点)或长期业绩落后同类等情况[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