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博里看见“大学之大”
中国青年报·2025-07-28 11:53
1938年,清华大学辗转南迁至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1年12月3日,"寡言君子"梅贻琦先生在就任清 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以沉稳平静的语气说出了这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振聋发聩的话。在此后的九 十多年,这句话,成为人们心中衡量好大学的一把标尺。 抗战中后期,经过多年的战争消耗,后方物资匮乏,物价飞涨,学生与教师的生活愈趋艰苦。梅贻琦每 年都要多次前往重庆,为联大办学经费而奔走,途中饱尝了敌机轰炸、阴雨饥寒及车船不便的艰辛,有 一次在途中耽搁了近3个月才回到昆明。 在战争年代,梅贻琦先生竭尽所能守护着中国教育的火种,让人看到了一代教育家对"大学之大"的完美 诠释。 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一架名为"北京一号"的轻型旅客机则以钢铁之躯诠释了"大学 之大"的另一种维度:这是1958年1000多名北航师生仅用100个昼夜创造出的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 在当代,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沈世钊院士团队用8年时间为"中国天眼""开眼"的故事,则为"大 学之大"写下了当代版注脚。 2024年10月,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联合中国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