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在哪里
国际金融报·2025-07-28 14:08

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基础 - 2024年全市研发经费(R&D)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提升至4.4%左右 [3] - 集聚超过80家"国字头"高端科研平台和超过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计划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 [3] 外资研发与财政科技投入 - 2024年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累计分别达1016家和591家 [4] - 2024年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635.5亿元,同比增长20.3% [4] - 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80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项 [4] 高校与科研机构成果 - 2023年上海14所高校50个学科入选软科"中国顶尖学科",占全国16% [5] -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球光子能区覆盖最广的同步辐射装置 [5] - 龙头企业牵头承建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1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科技成果转化与政策支持 - 2024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3864项,成交金额超5200亿元,同比增加349.79亿元 [8] - 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4年的667.99亿元增至2023年的4850.21亿元 [8] - 2023年上海高被引科学家达135人,交叉学科高被引科学家从9人增至99人 [9] "五个中心"战略定位优势 - 国际经济中心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和创新要素 [11] - 金融中心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11] - 贸易中心通过自贸试验区提升全球竞争力 [12] - 航运中心在绿色化和智慧化转型中配置全球资源 [12] - 全球科创中心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