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身险利率告别2.5%!保费看涨,“炒停售”窗口期开启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28 14:51

动态调整机制触发与调整 - 人身保险业迎来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后的首次正式触发与落地调整,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较上季度下降14个基点,连续第三次下降[1] - 依据《动态调整机制通知》规定,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时须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上限[1]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工银安盛人寿等头部险企率先响应,宣布下调新备案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1] 产品利率调整详情 - 普通型和万能险保证利率均大幅下调50个基点,分红型则下调25个基点[1]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为1.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5] - 普通型与分红型之间的定价利差由0.5%显著收窄至0.25%[1][6] 行业转型与市场影响 - 差值收窄为行业推动分红险战略转型的关键落子,分红险收益由"保证+浮动"组成,其相较于传统险的"价格劣势"大幅减弱[6] - 传统险终身IRR不足2.0%,而分红险在1.75%定价利率之上还可为客户提供向上弹性,若演示利率为3.5%,按照100%实现率测算分红险收益率预计接近3%[7] - 新旧产品切换的窗口期预计将掀起一波"炒停售"热潮,7月最后几日和8月全月相关产品大概率将出现销售小高峰[8][9] 消费者影响与产品价格 - 预定利率下调将推高产品价格,寿险产品保费计算基于定价利率进行复利贴现,定价利率下降时保费会增大[11] - 本次调整后,产品平均保费涨幅约20%,少儿保单涨幅居首,含投资储蓄功能的重疾险调价幅度高于纯消费型重疾险[12] - 预定利率越低,保险公司需收取更高保费或提供更低收益,以维持财务稳健性[11][12] 保险公司经营影响 - 预定利率下调将降低险企的整体负债成本,但将对产品销售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13] - 有能力提前锁定较高利率水平的长久期资产,以及投资能力较强,投资风格相对灵活的险企更为受益[13] - 险企应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发挥渠道优势、提升银保协同等方式持续提升产品销售能力,同时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提升投资回报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