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星动纪元、逐际动力投资人:具身赛道不会“赢者通吃”
36氪·2025-07-28 15:39

行业现状与投资策略 - 具身智能行业处于百花齐放阶段,技术路径和未来演进方向尚未收敛,存在多种非共识但变数多、动态性强[14] - 联想创投在具身智能领域已投资30多家企业,涵盖存量公司和AI时代原生新公司两类,后续投资将重点关注已投企业的真实进展与估值匹配度[24] - 行业可能经历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中的下行期,但具备穿越周期潜质的企业将通过商业落地和持续迭代存活下来[31][37] 具身智能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 - 教育、科研赛道是近未来主要机会场景,当前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为几十亿元,未来有望增长至百亿级别[7][8] - 工业场景是具身智能重要落地方向,尤其在自动化不完全的环节(如装卸、接驳)存在闭环机会,可促进机器人规模增长数倍[9][10][11] - 在已覆盖的工业场景中,具身智能可通过降本增效实现销售量增加一两倍、两三倍,例如无人叉车渗透率从不足5%提升至百分之十几可带来三四倍增长[10][11] 技术路径与团队能力要求 - Transformer框架有望显著改善模型在物理世界的泛化能力,推动行业技术突破[6] - 成功团队需具备长板足够长(如AI算法、本体研发、自动驾驶经验),并能通过合作或学习弥补短板[18] - 科学家背景团队更易适应快速迭代的技术环境,因其具备较强的学术技术和产业化功底,能动态调整技术路径[15][16] 企业类型与商业化路径 - 存量公司(如艾利特、云迹科技)拥有客户基本盘,增加AI能力后可更快在原有场景兑现价值[3] - AI时代原生新公司(如星动纪元、逐际动力)科研能力强、风险高但上限高,部分企业通过研发轮盘机器人等更易落地的产品加速商业化[4][38] - 不同形态机器人企业均有发展机会,行业非赢者通吃,多元化团队和技术路径可能并存[19] 行业发展趋势与节点事件 - 未来一两年可能出现具身智能企业IPO,包括存量公司通过复合形态机器人更快登陆资本市场,新老企业IPO将影响产业格局[23] - 大模型能力突破使远期技术信仰更清晰,近期投资规模再度扩大[30] - 行业拐点类似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突破后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形成大规模拓展[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