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实施成效 - 忻州市自2016年启动河长制以来,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和全民参与,实现了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的跨越,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忻州样本"[1] - 2019年率先实行"双总河长"制度,覆盖市、县、乡三级,形成2734名河长的立体治理体系,包括市级9名、县级130名、乡级420名和村级2175名[2] - 2023年各级河长累计巡查10万余次,整改"四乱"问题103个,整改率达96.3%[3] 治理机制创新 - 建立"十项工作制度"体系,明确各级河长巡查频次:市级每季度1次、县级每两月1次、乡级每月1次、村级每周1次[3] - 创新"河湖长+"联动机制,联合10个部门协同治理,其中"河湖长+检察长"模式成效显著,2022年通过该机制收回水资源税款25万余元[4] - 推行"智慧巡河"系统,构建"远程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现场巡查"立体网络,实现河道水量、水质、岸线变化的实时监控[4] 基础工程建设 - 2020年完成157条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3个湖泊的划界确权,2023年延伸至113条小流域,明确河湖空间管控边界[5] - 实施"一河(湖)一策"精准治理:汾河侧重生态修复、滹沱河聚焦水质改善、黄河重点整治采砂,累计清理阻水林木774.3亩、违章建筑4.37万平方米、垃圾120万余方[6] - 2024年7条河湖入选山西省首批幸福河湖,其中3处获评五星级;2025年计划推进6处幸福河湖建设[7] 专项整治行动 - "清四乱"专项整治有效整改564处问题,14处历史遗留问题列入"攻坚清单",46处妨碍行洪问题全部销号[8] - 推动全民参与治理: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优化举报奖励机制,连续3年开展"净河、护滩"志愿者活动,形成"民间河长"广泛参与的局面[8]
山西忻州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
中国发展网·2025-07-28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