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趋势 - 行业共识将机器人的“大脑”能力置于最高优先级,强调真正可落地的产品需兼具身体“耐磨”与脑力“耐耗”[1][5] - 行业从去年的静态展示快速演进至动态“花式整活”,WAIC 2025展出90余款形态各异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相比去年仅有的十余家静态展示,活动规模与动态演示能力显著提升[2][5] - 行业进入“落地为王”的时代,厂商通过实际应用探索为产业爆发积蓄动能,焦点从技术演示转向可行性验证[5] 技术能力展示 - 本体运控能力展示形成高话题度,例如宇树科技的机甲赛、星动纪元L7展示170身高360度旋转与街舞、千寻智能Moz1展示手臂端水杯不撒及S形极限压弯、擎朗智能展示调酒等双臂精准运控[7][9] - “大脑”智商秀成为演示重点,厂商突出长程操作能力,例如灵初智能麻将机器人展示开放环境中实时感知-决策-闭环的CoAT能力、自变量机器人“小量”基于自研模型WALL-A在几天内学会自主制作香囊并具备强抗干扰能力[9][10] - 机器人实现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操作,例如自变量机器人“小白”在未环境建模情况下通过语义导航完成客厅自主移动与精准操作,展示自主感知、决策与高精度操作能力[11] 应用场景与落地路径 - 工业场景落地聚焦持续、多作业与协同工作,例如开普勒机器人8小时搬运直播、乐聚机器人展示流水线双机协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系列完成电力检修等任务[12] - 零售场景作为验证大小脑能力及积累数据的关键领域,例如银河通用计划扩展100家无人药店、千寻智能Moz1稳定完成饮品取送售卖、卓益得行者二号化身无人零售员[12][14] - 家庭场景被普遍视为行业终局,但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厂商通过零售等容错率较高、规模较大的场景作为过渡,同时技术如柔性物体操作(叠衣服)及避障导航的成熟为家庭应用铺路[5][14][15] - 产品设计开始强调“温情”与“安全”以促进人机互动,例如傅利叶GR-3采用柔软材质与圆滑设计,旨在让人类“想亲近”,被视为撬动康养及家庭场景的关键[15]
我在WAIC看见了具身智能N种落地,和一个趋势
36氪·2025-07-28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