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路径分析 - 智能辅助驾驶两大主流技术路径为世界模型和一段式端到端模型 [3] - 世界模型是一种融合视觉、语言和操作决策的多模态大模型,具备强大的场景推理和语言理解能力,理论上能适应复杂交通环境并理解如“潮汐车道”等指示牌 [3] - 一段式端到端模型将所有功能整合为一个神经网络,直接从传感器数据输出行驶轨迹或控制命令,架构更为简洁 [3] - 世界模型短期内难以落地,主要挑战包括多模态特征对齐困难、多模态数据获取训练困难,以及当前智能辅助驾驶芯片无法支持部署7B或10B规模的大模型 [4][6] - 当前所有智能辅助驾驶芯片均非为大模型设计,存储带宽较小,无法满足实时控车所需的高响应速度,预计需3至5年后芯片才能支持世界模型部署 [6] 公司战略与竞争格局 - 博世坚定选择一段式端到端技术路径,并与文远知行合作开发相关系统 [6][12] - 合作开发的一段式端到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基于英伟达Orin-Y芯片,算力为200TOPS,计划于今年8月底在奇瑞高端车型上批量生产 [12] - 特斯拉的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在算法水平、数据量和算力上均领先于所有智能辅助驾驶方案 [9] - 华为的ADS智能辅助驾驶在技术水平上与特斯拉并驾齐驱,但在数据或算力上存在一定差距 [9] 行业未来展望 - 智能辅助驾驶未来将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成为车辆标配,无法形成主机厂卖车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12] - 在国家强法规监管下,主机厂可能在四五年后放弃全栈自研智能辅助驾驶 [12] - 主机厂未来的差异化竞争亮点将聚焦于智能座舱,旨在打破当前高度同质化的被动式交互现状 [12][14] - 未来技术演进方向为“舱驾一体”,整车将从几百个控制器整合为几十个,最终形成一个中央大脑,座舱算力可能达到1000TOPS或2000TOPS [14] 公司市场表现与定位 -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是博世集团在华最大业务板块,2024年在华销售额增长4%,达到1166亿元人民币 [14] - 博世在中国获得的未来五年新业务中,有65%与智能化及电气化解决方案相关 [14] - 博世高层表态“过去中国需要博世,现在博世需要中国”,凸显中国市场对公司的重要性 [1][14]
VLA上限更高,为何博世坚持“一段式端到端”,力赞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