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向更多终端延伸,隐私保护如何跟上?
第一财经·2025-07-28 18:15
智能体发展趋势 - 智能体正从单一任务向编程辅助、社会互动、经济治理等复杂场景拓展[1][3] - 智能体由集中式云端算力向轻量化本地终端部署演进,ToC端对隐私保护、响应速度与个性化体验需求增强[3] - 轻量型终端智能体可在手机、穿戴设备等终端直接运行,具备自主推理与快速交互能力,谷歌助手、Siri、Alexa、Cortana等产品已广泛应用[3] - ChatGPT、Copilot等大语言模型智能体正向端侧迁移与轻量化适配[3] 多智能体协同发展 - 多智能体可信互连成为行业趋势,通过协同交互完成复杂任务[4] - 多智能体架构需实现高效通信、深度协作与动态交互,打破信息孤岛并优化资源配置[4] - 复杂任务场景要求智能体系统具备处理海量异构数据、动态环境与多元决策的能力[3][4] 终端智能体安全挑战 - 终端智能体安全边界突破传统信息安全范畴,延伸至数字与物理世界的边缘交互接口[3] - 多智能体发展面临数据泄露、越权操作、隐私侵犯、算法偏见等安全威胁[4] - 单一主体安全能力难以应对跨域协同、攻防升级的系统性挑战,需构建"数据共享、能力协同、标准互认"的安全生态体系[5] 安全生态建设 - 需通过多方参与、资源整合与技术协同构建终端智能体安全可持续发展根基[5] - 数据、技术、应用三方联动是构建终端智能体安全共同体的关键[5] - 高精度、高质量的安全评测数据集是安全风险探测的核心驱动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