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完善高标准农田建管机制
经济日报·2025-07-29 05:47

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 部分地区高标准农田存在未按规划建设、配套设施管护不到位、浇灌设备闲置等问题,导致工程沦为"摆设"[1] - 农业农村部2023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工程"回头看"专项行动,聚焦2019年以来项目,虽取得进展但问题仍存[1] - 2024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目标2035年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1] 高标准农田的战略意义 - 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核心抓手,直接关联国家粮食安全[1] - 通过土地平整、灌溉配套等措施可提升粮食产能,整治后农田便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1] - 能治理退化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抗灾能力以应对资源环境挑战[1] 质量管控改进方向 - 需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包括公开规划机制(设计图纸/资金预算/施工标准透明化)和农民参与验收[2] - 创新管护机制需明确设施权属责任,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机构/保险制度实现设备专业化维护[2] - 考核指标应从"完成亩数"转向粮食增产率、设施利用率、农民满意度等质效维度[2] 政策执行要求 -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切身利益,必须杜绝"面子工程"[2] - 需确保建设资金切实转化为田间产能,实现"建好、管好、用好"三位一体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