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组合拳”:薪酬向紧缺学科倾斜 资源布局“疏解补缺”
中国经营报·2025-07-29 06:14
北京医改成果 - 北京市通过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取得显著成效,包括调整88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12 8个百分点、疏解中心城区床位2700余张 [1] - 改革采用"组合拳"策略,包括"三医"协同治理、薪酬制度改革和医疗资源优化布局 [1] 高效协同的"三医"联动治理 - 北京市建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统一分管"三医"的机制,并实施月度调度和年度工作会制度 [2] - 16个区均建立政府主导的深化医改推进机制,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2] -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已规范8800余项价格项目,常态化调整近400项,新增134项 [2] - 财政投入重点向承担公共卫生任务重、公共服务属性强的医院倾斜 [2] 薪酬制度改革激发活力 - 北京市完善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机制,儿科医务人员薪酬不低于单位平均水平的1 2倍 [3] - 北京天坛医院将绩效分配向儿科、精神心理科等紧缺学科倾斜,医务人员固定薪酬占比超50% [3] 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 "十四五"期间通过疏解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建成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9个项目,平原新城千人口床位数从4 6张增至5 3张(增长14%) [4] - 加快儿研所通州院区等项目建设,补齐儿科、精神卫生等专科资源短板 [4] - 已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覆盖600多家机构)和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覆盖200多家机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