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标准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持续改进
36氪·2025-07-29 08:49
在很多工厂里,一种奇怪的现象正悄然蔓延:员工不再关心"为什么这样做",只关心"有没有照着流程 干"。 原本,工作标准是为了确保安全、保证质量、提升效率而存在的——它们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但在某 些组织中,遵守流程本身,成了最高目标,哪怕这套流程早已过时、低效,甚至与现场实际脱节。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越来越频繁地上演: *提出改进建议的人被视为"破坏规矩"; *明明有更安全、更高效的方法,却被一句"我们这里不能改"一票否决; 从危机到僵化:当"标准"变成了束缚 I工厂曾因为一次严重的质量事故,付出了高昂代价。自那以后,管理层痛定思痛,全面推行"标准化作 业"制度,力求杜绝任何"随意作业"的空间。 一段时间里,厂方对违规操作"零容忍",反复强调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执行,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员工之 间甚至养成了互相监督、指出对方违规行为的文化,厂内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只要标准写了,就必 须执行,一字不差。" *现场人员明知流程有误,但"只要我照规矩做,就没人追责"成为集体默契。 当规则不再服务于目标,而是凌驾于目标之上,企业就会陷入看似"规范",实则僵化的陷阱——错失改 善、窒息创新,甚至重演过去本想避免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