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驾驶政策与规划 - 上海发布《模速智行》行动计划,目标到2027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载客突破600万人次,开放道路超5000公里,L2/L3功能新车占比超90% [1] - 科技部发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明确"以人为本、安全优先"原则,规范技术研发和应用 [1][4] - 政策逐步收紧,相关主管部门对自动驾驶技术推广趋严,政策将越来越精细化和考虑落地细节 [4][13] 责任主体划分 - 《指引》明确不同级别自动驾驶责任主体:L2及以下责任主体为人类驾驶员,L3/L4因场景而异,L5以自动驾驶系统为主 [5] - 责任主体划分由模糊变清晰,可为规范行业发展提供可执行判据,促使厂家专注技术提升 [6] - 明确责任主体有助于提醒驾驶员不要过度使用自动驾驶功能,确保安全 [6] 行业规范与宣传 - 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存在夸大和过度营销行为 [8] - 《指引》要求发布研究成果时应客观准确,不得编造与系统实际功能不符的虚假信息 [8] - 工信部此前已强调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科技部《指引》是对推进会内容的"继承"和深化 [8][11] 技术分级与定义 - 《指引》对驾驶自动化功能分级进行规范化表述:0级(应急辅助)至5级(完全自动驾驶) [12] - 解决了行业对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边界定义模糊的问题 [12] - 专家强调应慎用"L2 Plus"等模糊表述,L2就是L2,需明确技术边界和驾驶员责任 [12] 车企反应与投入 - 蔚来表示《指引》强化了其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投入的信心,将持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13] - 吉利强调智能驾驶需以"比人驾更安全"为目标,宁愿牺牲利润也要做好安全 [7] - 极氪表示只有通过对高阶智驾的坚定投入和对技术的求真务实,才能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13] 技术发展现状 - 当前行业仍处于L2级辅助驾驶阶段,距离自动驾驶在模型训练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14] - 深度学习模型存在边缘场景问题,生成式AI模型存在"幻觉"和误操作风险 [14] - 技术路线选择是企业自由,政府不会干预激光雷达与纯视觉路线的选择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