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 - 短剧行业在5年内迅速达到600亿元市场规模,发展速度远超传统电影行业[7] - 行业经历快速迭代,商业模式、内容类型和工作种类发生巨大变化[8][9] - 当前行业处于洗牌期,大批公司倒闭、从业者离职或转行[3][4] 商业模式 - 主流模式包括小程序投流短剧和免费短剧,平台主导话语权趋势明显[8][29] - 部分公司采用批量生产策略:8天套拍3部短剧,成本约8万元/部,通过10部中2-3部爆款盈利[21][51] - 平台抽成比例从10%提升至30%,制作方利润空间被压缩[30] 平台格局 - 红果平台月活达2亿,领先于河马的4000万月活,与抖音短剧合并后市场影响力扩大[29][30] - 阅文、优爱腾芒等平台加速布局短剧,平台垄断趋势加剧[33] - 平台要求制作方交出版权以获得更高分账系数,制作方议价能力下降[29][38] 内容生产 - AI洗稿成为行业潜规则,部分公司直接翻拍爆款IP,法律风险较低[15][18][23] - 编剧月产3部剧本,保底收入1万元/部,但存在创作伦理困境[24][25] - 精品短剧制作难度大,多数公司选择低成本批量生产路线[48][50] 区域分布 - 制作方从杭州、广州向北京、西安等地转移[8][28] - 郑州出现专业化短剧生产基地,采用"8+3"套拍模式提升产能[51] 从业者现状 - 编剧面临创作价值与生存压力的矛盾,行业存在普遍焦虑[10][11][25] - 制片方需在平台规则与内容质量间寻找平衡,利润率降至8%[50][55] - 部分创业者因高门槛和亏损风险选择退出行业[40][43] 发展趋势 - 平台主导下的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小制作方生存空间受挤压[33][38] - 端原生渠道发展不稳定,部分从业者转向AI漫剧等新领域[31] - 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淘汰低效产能[57][58]
AI批量洗稿、8天拍3部,我还要不要干短剧了?
虎嗅·2025-07-29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