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规模与成果 - 2023年WAIC创下多项纪录:7万平方米展区面积、800余家参展商(较去年增加300家)、展出逾3000项前沿展品及百余款首发新品[1][3] - 线下参观人数突破30.5万人次,全网流量达23.6亿(同比增长21.6%),签约32个项目总投资额450亿元,达成意向采购金额162亿元[1] - 展位供不应求,老客户需提前一年预订仍可能无法保证获得展位[1]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与展示亮点 - 今年展出约150台人形机器人,相比去年实现重大突破:从去年仅能简单遥操作挥手,到今年实现具身化突破,下肢可活动且形态多样化(四足狗/人形等)[3] - 特别设置"WAIC里·技能大舞台"展示实际应用能力,区别于北京半程马拉松赛和杭州格斗竞技的展示形式[3][4] - 通过5月发起的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筛选出核工业管孔清理等实用场景解决方案,加速了机器人落地应用[4]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优势 - 上海2018年率先创办WAIC,抓住先机并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吸引大批企业集聚[1][7] - 政府强力支持:2022年12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实施方案》,系统布局基础底座、生产力工具、垂直应用等领域[5] - 前瞻布局核心要素:在算力、算法、数据三大领域重点投入,形成"1+3"基础模型格局(1个开源模型+商汤/MiniMax/阶跃星辰3个模型)[8] 大会与产业互促机制 - 大会通过设置比赛、发布报告、举办论坛等方式持续输出行业前沿动态[6] - 衍生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服务年轻创业者,构建专属创业生态平台[8] - 聚焦全球治理、伦理与安全等议题升级大会规格,助推招商引资和产业扩容[8] 行业发展驱动力 - 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全球战略,中国2017年将其纳入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成为中央重点推进方向[5] - 技术快速迭代与重大突破、应用端需求爆发、资本持续看好共同推动行业加速扩容[5]
21对话|上海人工智能协会党赞:WAIC今年重在展示应用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29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