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播客行业的商业化反思
近期,腾讯音乐宣布将以1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6亿元)现金及相关股权组合,全面收购音频平台 喜马拉雅。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继续保持品牌独立运营。这不仅是我国在线音 频行业迄今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也标志着腾讯音乐正式在长音频领域完成战略补位。 对于腾讯音乐而言,此次并购意在迅速拓展播客、有声书等内容板块,补足平台在长音频内容上的结构 性短板,扩大内容矩阵以强化用户留存和付费转化。而对于喜马拉雅来说,这一收购更像是资金与资源 层面的"输血"。在四次IPO折戟、融资渠道收紧、估值腰斩的背景下,喜马拉雅转向出售股权,某种程 度上已成为不得不做出的现实选择。 事实上,喜马拉雅一直是中国音频/播客行业的龙头平台,拥有庞大的内容体量和用户规模。2023年, 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用户达到3.03亿,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用户以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群体为主。据平 台发布的数据,2023年平台具备商业价值的播客节目已超过24万档,全年新增播客单集超过519万条。 同时,公司也交出了自成立以来的首份年度盈利报告,调整后净利润达2.24亿元。 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将自己"卖身"给腾讯音乐实属无奈之举,而在这背后实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