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效 - 汕头市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澄海中学、东厦小学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龙湖区徐煜翔同学获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1] - 全市拥有全国文明校园6所、广东省文明校园3所、市级文明校园643所,文明校园覆盖率超60%[1] - 累计培养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位、省级16位、市级174位,激发青少年使命感[1] 创新教育模式与实践 - 澄海中学思政课堂运用VR技术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潮阳区贵屿镇龙港小学开展非遗英歌舞活动[2] - 创新打造"鮀城大思政"品牌,开发10条红色研学路线,创作《潮汕英烈故事》系列动画,截至2025年上半年开展活动50余场[3] - 潮阳区博物馆红色文化研学活动通过革命文物沉浸式体验强化红色精神教育[3] 侨乡文化与非遗传承 - 开展"侨批文化进校园"活动250场,培养小讲解员300余名,以"侨批纸短 家国情长"主题深化华侨爱国精神教育[3] - 龙港小学"非遗英歌舞"项目获广东省优秀案例,全市64个镇街实现乡村少年宫全覆盖,年均开展活动超1200场[4] - 金平区开展"院士科学家进校园"活动,澄海区组织143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科普活动266场[4] 科技创新与竞赛成果 - 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汕头学子斩获13个奖项,"智能红树林监测系统"获工程组一等奖[4] - 澄海区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社区开展科普活动,彰显创新实力[4] 生态文明与特色活动 - 开展"汕护古树 根植文明"系列活动,发动百所中小学结对守护百棵古树,招募千名守护卫士[5][6] - 举办10场巡回展,发动企业为100棵古树投保,面向中小学生征集守护古树创意设计[6] - "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3年入选省优秀作品6首(一等奖2首、三等奖4首),市文明办2次获优秀组织单位[6] 心理健康与阵地建设 - 构建"市-区-校"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网络,"同在阳光下"项目培训志愿者500余人,开展心理援助课800余场,危机干预成功率100%[7] - 4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1个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10万人次[7] - 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占比6%-8%,联合公安部门开展安全教育4000余场,覆盖25万人次[7] 家校协同与社区服务 - 全市643所中小学建立规范化家长委员会,每年召开1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和2次家庭教育指导会[8] - 金平区小学推出"家长智库"项目,开发家长课程56门,实现家校共育"双向奔赴"[8] - 市妇联组建208支家庭教育讲师团(346名讲师),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构建"15分钟服务圈"[8]
汕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发展网·2025-07-29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