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总体表现 - 2024年第四季度总指数达192.15点 同比增长5.16% 环比增长2.41% 涨幅略高于上年同期的4.91% [1][2] - 金融发展分指数同比增6.38%至205.89点 环境支持分指数同比增7.98%至223.14点 科技创新分指数同比增4.07%至150.45点 产业成效分指数同比仅增2.33%至186.30点 [2][4][5][7] 金融发展维度 - 银行贷款成为主要推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达55.7% 贷款余额15.63万亿元同比增长7.5% [4] - 私募风投与资本市场表现平淡 IPO收紧影响显著 科创风投事件数量下降但单笔金额增长 [4] - 科创主题基金规模较2023年四季度增长29.41% [4] 环境支持维度 -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同比持平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长5.78% [4] 科技创新维度 - 创新产出指标增速下滑 受企业研发投入收紧及创新认定标准提高影响 [5] 产业成效维度 - 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6.16% 2024年增速大幅放缓至2.33% [7] -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效得分202.20点 同比增6.01% 销量破千万辆 渗透率升至55% [8]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效得分205.85点 同比增3.12% 产业规模指标增速显著下滑 [12] - 生物产业成效得分160.10点 同比增2.80% 融资呈现"投硬投小"趋势 [12] - 新材料产业成效得分149.35点 同比增0.96% 产业总产值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3] - 新能源产业成效得分174.48点 同环比双降3.57%和3.22% 多晶硅价格跌幅超39% 组件价格跌破成本线 [13] 区域发展对比 - 长三角城市群以168.69分领先 珠三角148.15分 京津冀138.10分 成渝114.50分 [15] - 长三角在五大维度得分均居首 拥有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7] - 珠三角制造业密度高 但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发展滞后 [19] - 京津冀平均中标项目金额排行第一 [19] - 成渝城市群整体实力较弱 仅成都重庆绵阳三城得分超100 [19] 细分产业区域表现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珠三角171.84分领先 长三角170.83分 京津冀153.07分 成渝140.76分 [19] - 深圳以180.65分强势带动珠三角 北京以181.32分全国最高 [19]
2024年四季度“科技金融-战新产业指数”呈上升态势 新增城市群“区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