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突破 - 中国生物航煤首次规模化进入国际市场 装载1.34万吨生物航煤的利比里亚籍油轮靠泊荷兰鹿特丹港 [1] - 生物航煤以地沟油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 兼具资源循环利用与碳减排双重价值 [1] - 创新推出生物航煤出口"白名单"制度 打破传统成品油出口配额限制 [1][2] 政策支持 - 商务部 海关总署 国家能源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建立"白名单"制度 解决缺乏专属出口编码问题 [1] - 构建市县区三级监管机制 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属地动态监管 [2] - 产业部门核定企业产能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生物基碳含量检测 [2] 项目建设 - 项目2023年1月动工 2024年10月试生产 11月产出合格产品 建设周期仅约22个月 [3] - 国内首条单线年产能50万吨级生物航煤项目 成品转化率达74% 位于行业前列 [3] - 项目二期计划将产能扩至100万吨/年 原料范围扩展至秸秆 玉米芯 蓝藻等 [4] 技术成果 - 公司斥资1.1亿元建设SAF实验室 成功申报国际国内专利8项 [4] - 采用废弃油脂差异化预处理技术 结合霍尼韦尔UOP高转化率加氢工艺 实现三级技术跳跃 [4] - 产品经过预处理 制氢 加氢3道工序 成品澄澈透明 [3] 市场前景 - 生物航煤产品供不应求 国内外航空业对可持续燃料需求持续增长 [3] - 项目有望撬动每年超50亿元外贸增量 [4] - 发展目标从航空领域扩展至轮船领域 推动石油基能源替代 [5] 营商环境 - 灌云县实施全方位服务模式 推进领导班子项目包保责任制 [2] - 全链条优化审批 全周期提升服务 项目服务专班每日驻场解决问题 [2] - 高压线配套工程协调效率高 两条110千伏高压线不到半年完成建设 [3]
我国生物航煤首次规模化出口 首家“白名单”企业位于灌云
新华日报·2025-07-30 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