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抗日公学:烽火岁月育英才
海南日报·2025-07-30 09:03
历史沿革 - 琼崖抗日公学于1940年7月在美合抗日根据地成立,旨在为长期抗战培养骨干力量 [5] - 公学效仿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模式,由冯白驹兼任校长 [5] - 学校历经"三办三停",在1940年底、1945年春和1948年6月多次复办,最终于1950年5月海南解放后结束历史使命 [9][10] 招生与培养 - 公学首期招收学员400多人,培养对象包括部队战斗骨干、党群干部和各地抗日青年 [6][7] - 学员来源广泛,除海南本地青年外,还包括从马来西亚、泰国等返琼救国的华侨青年 [6] - 学校根据学员文化水平差异分班教学,设有高级班、初级班、工农班、妇女班和儿童班 [7] 教学体系 - 教学内容分为政治和军事两大类,高级班和初级班以政治课为主,使用毛泽东《论持久战》等著作作为教材 [7] - 军事课程涵盖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及队列、射击等实战技能训练 [7] - 采用"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模式,设军训处与战斗兵团合作演练,快速培养军政骨干 [8] 办学条件 - 校舍由师生自力更生建造,使用茅草屋、竹木课桌等简易设施 [6] - 物资极度匮乏,师生以木炭或锅灰调制墨水,用竹管做笔、以地当纸坚持学习 [9] 办学成果 - 截至1950年海南解放,琼崖公学累计培养革命骨干1500余人 [10] - 毕业生分布在海南党政军民各部门,在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0] 遗址现状 - 位于五指山市番阳镇的琼崖公学遗址现已成为史迹保护地 [3][10] - 旧址目前被用作"爱心托管站"暑期班等教育活动场所,延续其教育功能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