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评论|事故场景模拟揭秘真相,辅助驾驶不能“蒙眼狂奔”
齐鲁晚报·2025-07-30 11:41
辅助驾驶技术现状 - 36款热门车型在15个场景测试中平均通过率仅35.74%,无一车型完全通过考验[1] - 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复杂场景下,部分车型感知延迟、应急处理能力不足,个别场景通过率低于10%[3][5] - 特定规则清晰场景(如转盘内汇入)表现较好,但非结构化环境(如莽撞横穿的猪、消失的前车)通过率不足10%[5][6] 行业标准与监管动态 - 国家标准GB/T 40429—2021明确L2级系统要求驾驶人始终保持控制权[7]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倡议,要求车企杜绝模糊宣传用语,多家头部企业已调整宣传口径[7] - 监管部门或考虑设置智能驾驶宣传禁用词清单,加强内容审核与处罚力度[7] 车企宣传与责任 - 部分车企为流量使用"智能驾驶""零接管"等话术,涉嫌虚假宣传并模糊技术边界[2] - 车企需明确告知辅助驾驶的适用场景、前提条件和用户责任(如手握方向盘、恶劣天气禁用等)[8] - 夸大宣传可能导致驾驶人误用,企业将面临声誉危机与法律责任[7] 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50%,但技术仍处于过渡阶段,无法实现自动驾驶[2][7] - 行业需平衡技术突破与安全底线,避免因宣传乱象损害公信力与技术进步[7][9] - 事故模拟旨在推动行业清醒认知,为技术发展提供真实场景验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