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观察|Agent替代打工人还要多久?
别问替不替代,先问能不能用。 WAIC散场,Agent(智能体)能上班了吗? 7月30日凌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结束后的第一天,投资人Eric发了一条朋友圈:"Agent替不替代人类不好说,但看了一圈展台,打工人确实 不太敢喘气。" 这届WAIC上,Agent成了热词。从"数字员工"到"行业助手",从模型开源到硬件结合,展台上的智能体开始主动"接活",京东、百度、蜜度、亚马逊等企业 均有相关产品展示。 在热度与落地之间,壁垒仍然存在,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研发者、应用者、采购者等多个角色,试图探讨Agent出现后,在"打工"场景,Agent替代打工人, 还有多远?有投资人直接地表示,与其探讨替代关系,不如先解决Agent的幻觉,让它能够实际落地。 在他看来,真正落地的Agent,不是要"变成人"或"替代人",而是能在具体任务中切实承担一部分工作量,改变人机协作的范式。Agent不会一夜之间替代打 工人,它更像是一块放大镜,放大了重复工作的沉闷,也照出了企业流程中的低效。 风吹到了垂类Agent,"能干活的先开始" 这些数据并非"拿来即用"。高威介绍,在企业将非结构化数据应用于Agent之前,需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