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部证券:锂有望成为负极侧长期技术演进方向 固态电池催生负极新技术广阔空间

锂金属负极技术前景 - 锂金属负极具备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g)及低电极电势(3.04V),能兼容更高电压正极材料,实现更高能量密度(500Wh/kg重量比和1000Wh/L体积比) [1] - 2030年后锂金属负极应用侧市场空间120360亿元,对应锂金属需求量9612884吨(以20μm锂金属镀层为基准) [1] - 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2027年后有望0-1扩张,负极技术路径将呈现硅基负极向锂金属负极迭代趋势 [1] 行业技术布局 - 海外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Factorial Energy已明确采用锂金属负极作为下一代技术方向 [2] - 国内宁德时代、清陶能源在锂金属负极技术布局领先 [2] - 锂箔制备工艺中压延法技术成熟度领先,蒸镀法性能更优但产业化尚需突破 [4] 产业链竞争格局 - 上游锂企赣锋锂业和天铁科技在金属锂压延工艺上位居行业前列 [3] - 中游负极材料厂商凭借材料研发优势向锂金属负极拓展 [3] - 箔材厂英联股份有望成为锂金属沉积工艺和新型集流体的重要开发者 [3] 技术工艺发展 - 当前压延法锂箔厚度约20-50μm,具备连续生产能力但需工艺升级实现极薄化 [4] - 蒸镀法理论可制备10μm内锂箔,膜厚控制精准但设备投入大且沉积速率低 [4] - 液相法及电化学沉积法因副反应多导致生产可靠性较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