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汉学家见证中国“文学村庄”之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31 06:09

汉学家、翻译家参观周立波故居。 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阅览区。 中国当代作家文学成就展上,由图书封面拼成的"文学"大字墙。 土耳其汉学家吉来在阿来清溪书屋留言。 来到清溪村时,池塘中荷叶田田,花朵开得正盛;花鼓戏唱腔清丽,余音不绝如缕;作家书屋敞着门, 迎接四方读者;三三两两的孩子走进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用阅读给夏日的燠热带来一丝清 凉……这座古老的村庄因作家周立波而闻名,又因文学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7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在世界文学地图上发现清溪——汉学家、文学翻译家走进清溪 村"活动在此举行。来自11个国家的12位汉学家、文学翻译家与9位湖南作家齐聚这座"文学村庄",开启 跨越文化与时空的文学对话。 保加利亚汉学家思黛留言:"清溪村很棒!" 如今,在清溪村,周立波故居被完好保存。这座已有200多年历史的院子,是作家出生、成长、创作 《山乡巨变》的地方。"立波是作家的笔名,源于英文'liberty',体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渴望。""1942 年,周立波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深入生 活、扎根人民的创作观。"踏入老宅,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