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颐和园是人类的景观,也是鸟的家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31 06:09

颐和园鸟类生态资源 - 颐和园记录有147种野生鸟类,占北京已发现527种鸟类的近三分之一[5][9] - 鸟类构成包括肉食性45种、虫食性43种、杂食性42种,形成完备的植物—昆虫—鸟类生态系统[7][8] - 雀形目鸟类种类最多达62种,优势鸟种为麻雀和灰喜鹊,常见种包括普通雨燕、绿头鸭等10种[10] 生态保护措施 - 自2008年起逐步减少农药使用,实现团城湖水源地区域零农药目标,采用生物防治手段控制病虫害[6] - 设置封闭式一级水源保护区团城湖,湖中倒伏枯木和水草为水鸟提供筑巢环境[13] - 在团城湖畔设立高低不等的"候鸟观赏窗口",平衡保护与公众观赏需求[19] 鸟类监测与研究 - 2015年至2024年期间共进行148次鸟类调查,每月2次观测,使用8-60倍望远镜设备[10] - 工作人员发现鸳鸯为树栖鸟类,大杜鹃存在巢寄生行为,黑天鹅因南半球起源一年繁殖两茬[12] - 比较五家公园数据显示,颐和园特有19种水鸟,全部为鹈形目、雁形目和鸻形目[14] 公众教育与宣传 - 2024年开展96场科普活动,多数与鸟类保护相关,部分内容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奖项[19] - 与学校合作拍摄北京雨燕主题MV,利用廓如亭环志工作地点进行物种科普[19] - 通过3D打印摇蚊模型、立展板等方式向游客解释生态链,消除对密集昆虫的误解[6] 生态价值与独特性 - 颐和园拥有300.8公顷面积,其中水域约220公顷,形成山前暖区小气候[5][13] - 闭园期间鸟类活动范围扩大,团城湖因无游船干扰成为罕见长尾鸭等敏感鸟类的栖息地[13][15] - 与北京动物园等公园相比,颐和园是北京城区唯一重要的水鸟越冬栖息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