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40年,申根区遭遇“中年危机”?《环球时报》记者探访申根小镇
环球时报·2025-07-31 06:52
申根区发展历程 - 1985年法德等5国签署《申根协定》创建全球最大自由旅行区 代表无边界欧洲理想[1] - 协定签署地卢森堡申根小镇现为旅游打卡地 翻新游轮和博物馆年接待4万游客[2] - 40年来申根区扩展至29国 涵盖45亿人口 实现人员货物自由流动[4] 经济影响与成就 - 申根区内部过境速度比非申根国家快20倍 日均200万人跨境流动[10] - 2024年促进欧盟内部贸易额超41万亿欧元 接待游客超5亿人次[10] - 若全面恢复边检将造成年超1000亿欧元经济损失[10] 边境管控现状 - 29个成员国中12国启动边境管控措施 德法奥荷等国持续实施管制[5][6] - 德国2023年底与所有9个邻国陆地边界重新实施管制[6] - 边境管控理由包括遏制非法移民 打击人口贩卖和维护国家安全[7] 管控措施效果评估 - 德国2024年春季加强边检首月仅拦截160名寻求庇护者[8] - 5-6月德国遣返波兰移民约1000人 与往年无显著差异[8] - 分析认为管控更多是象征性政治操作 实际效果有限[8] 政治与社会影响 - 72%欧洲民众认为申根区是欧盟主要成就[10] - 民粹主义压力下 边境管控成为受公众欢迎的可见措施[8] - 管控措施从临时性转向半永久化 侵蚀欧洲一体化信心[11] 制度未来挑战 - 面临确保合法居住者流动性与排斥他人的差异化选择[11] - 需通过协调移民治理 警察合作和有效边境保护维护自由流动原则[12] - 电子出入境系统和统一在线签证平台将提升边境管理效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