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 推进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2025-07-30 10:3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与天津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34项重点举措并细化为81项工作项目,目前超六成已取得积极进展,旨在通过金融支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高质量发展 [1] 科技金融生态优化 - 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在天津落地,8家科技型企业凭借知识产权发债融资1.66亿元 [2] - 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联动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再贷款增量扩面,开展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2] - 五大国有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与产业资本签署规模超300亿元试点基金协议,支持创新创业 [2] - 截至2025年5月末,天津市科技贷款余额达8850.43亿元,同比增长9.9%;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83.5亿元 [3] 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 - 推进绿色金融标准研制应用,出台全国首个绿色商业保理标准,升级《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评价指南》为京津冀三地标准 [4] - 创新“转型项目+转型主体”模式,为天津荣程钢铁集团发放天津首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1.7亿元 [4] - 依托“绿租云”平台落地全国首笔绿色租赁“云评价”模式下信贷业务 [4]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8257亿元,较年初增长15.9% [4] 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 实施“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十项举措”,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运用,试点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 [5] - 开展“金融走进”系列活动,建立市区两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6] - 截至2025年5月末,天津市养老产业贷款余额36.97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农林牧渔贷款增速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6] - 2025年前6个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1%,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6] 金融服务数字化 - 渤海银行搭建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武优E链”,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债权凭证获得贷款 [7] - 天津银行推出“基于深度学习和智能安全终端的轻型柜面服务”项目,便捷老年人办理金融社保卡 [7] - 截至2025年6月末,3个天津市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项目、2个京津冀跨区域协同测试创新应用项目入盒测试;全市11家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数字化业务3100余笔,金额28亿美元 [7] 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 推动五地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优质企业互认,惠及企业2970家;创新“FT账户+CIPS系统”等模式 [8] - 截至2025年6月末,天津市FT账户业务规模突破1.29万亿元;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规模累计超过535亿美元 [8] - 落地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业务5笔、金额1607万美元;落地金融租赁公司外币直接借款等业务金额30亿美元 [8] 特色金融产业发展 - 深化“核心企业+主办银行”一对一服务机制,发挥100亿元支小再贷款制造业优先额度引导作用,2025年前6个月发放44.71亿元 [9] - 实施“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为三地“链上”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资金 [9] - 支持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截至2025年6月末共收取3.7万笔,金额251.8亿美元 [9] - 支持融资租赁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截至6月末3家租赁公司下设的40家SPV共享外债额度12.85亿美元 [9] 经济金融运行成效 - 2025年上半年,天津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10] - 202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305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8亿元,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