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用包容性重构股市吸引力
第一财经资讯·2025-07-31 08:35

中国股市近期表现与驱动因素 - 中国股市在7月末出现“夏季突破”,今年以来主要股指已上涨约25%,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市场估值压抑问题得到舒缓[2] - 市场积极变化受益于中美经贸关系缓和、低估值周期修复和科技成长产业趋向等确定性因素,凸显确定性是股市健康发展的稳定锚[2] - 市场的恢复性增长并未导致明显的估值混乱和共识涣散,风险烈度和情绪表达处于正常范围,上涨未触发暴风骤雨式的情绪表达,显示出市场少有的理性[2]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的路径 - 增强吸引力需施力于两个层面:营造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以及提供丰富的交易产品和结构以满足各类参与主体的偏好[3] - 公平竞争秩序要求监管部门将行权重心放在完善透明性担保体系与防护型保障体系,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并严厉打击内幕交易[3] - 完善市场交易品种和结构要求资本市场拥有吐旧纳新机制,如不断完善IPO制度和退市机制,基于交易自由吸引各类主体,使市场供需偏好得到匹配[3] 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的内涵 - 提升包容性需正视投机和市场泡沫,市场定价通过试错进行,试错过程往往表现为投机形式,并伴随泡沫或低价竞争,这是对分散信息的整合和定价[4] - 对投机和泡沫的包容度直接度量市场吸引力指数,要求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的具体定价交易谨慎评判甚至干预,除非出现违法和不正当竞争行为[4] - 增强包容性要求给予市场更多自由度和自主性,允许不同偏好的市场主体展现自身偏好并寻找需求匹配,使好公司和未来产业获得挖掘与支持[4] 对新兴题材的市场热情与监管取向 - 市场对生物医药、芯片、具身智能、可控核聚变等题材的热情,本质是市场在探索对未来资产的跨期风险定价、资源配置和风险交易[5] - 应尽量避免用成熟行业的定价和监管标准来度量这种跨期交易的是非对错,更不能用债券定价来定义股市交易[5] - 增强包容性需摒弃基于市场冷暖的政策相机抉择思维,市场的热只要不出现不正当竞争或系统性秩序破坏就无须降温,市场的冷也要谨慎扭曲刺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