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歌曲《年轮》的"双原唱"版权争议暴露了音乐行业在影视OST多版本演绎背景下版权判定体系的不足 需建立更细致透明的标注和沟通机制 [3][4][19] 版权争议事件 - 网络歌手旺仔小乔2021年直播言论引发《年轮》"双原唱"之争 创作者汪苏泷与演唱者张碧晨陷入版权归属争议 [3] - QQ音乐于7月23日移除张碧晨版"原唱"标识后又恢复 网易云音乐7月28日出现50分钟标识异常变动 最终两家平台均标注双原唱 [4] - 汪苏泷工作室7月25日宣布收回《年轮》授权并暂停任何演唱授权 张碧晨工作室同日声明强调"唯一原唱"事实并提及作品告别 [5][7][9] 行业版权发展背景 - 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 开启音乐版权"剑网行动" 一个月内清理大量未授权作品 [3] - 音乐版权争议经历天价版权费、平台圈地、音综维权等阶段 现已进入影视OST"原唱所属"细分领域 [3] - 音乐产品形态多样化导致传统单一版权归属判定思路不再适用 原唱标签归属复杂化 [3][19] 原唱判定标准争议 - 张碧晨版本《年轮》于2015年6月15日作为《花千骨》插曲首发 男声版本6月30日以单曲形式上架 两版本7月16日被共同收录至原声带专辑 [10] - 根据《著作权法》及行业惯例 "原唱"指首次公开发行或表演的歌手 张碧晨版本为首个公开发行并广泛传播的录音版本 [10] - 平台缺乏完善的多版本、多演绎主体版权符号体系和沟通机制 "唯一原唱"行业惯性难以适应多主体创作-演绎关系 [8][19] OST多版本模式分析 - 《花千骨》原声带中《年轮》张碧晨版QQ音乐收藏数超1400万 为专辑热度最高作品 [14] - OST多版本演绎分为两类:专业歌手演唱多个版本(如《知否知否》三个版本仅胡夏/郁可唯合唱版标原唱) 演员与歌手分唱版本(如《陈情令》《长相思》《临江仙》) [15][17] - 演员演唱版本通常热度更高:《陈情令》肖战/王一博合唱版QQ音乐收藏数超200万 远超其他三版本之和;《长相思》杨紫/檀健次版收藏数高于另一版本;《临江仙》白鹿版收藏数高于陆虎版 [17][18] - 多版本设置目的:增加视听多样性 演员版用于剧集宣传强化沉浸感 专业歌手版确保音乐长效生命力 吸引不同受众群体 [18] 行业影响与挑战 - 影视OST市场迭代使版权保护维度多元化 需兼顾原创者、演绎者与平台三方权益 [20] - 传统"唯一原唱"判定体系难以适应多版本、多主体的全新音乐生态 需建立细致透明且兼顾情感价值与商业利益的版权机制 [19][20] - 平台对同一歌曲不同演绎版本进行分类标注 虽帮助消费者识别原始创作与演绎 但也引发原唱之争风波 [13]
《年轮》“双输”背后,在线音乐进入“原唱之争”
36氪·2025-07-31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