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全冗余”并不多余
新华日报·2025-07-31 18:24

极端天气风险与城市脆弱性 - 极端天气被列为全球面临的五大风险之一,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1] - 现代城市在极端天气冲击下暴露出脆弱性,例如行道树因老化及维护不足在7级大风中倒塌造成伤亡,老旧管道、应急设施被占用、排水系统响应迟缓等问题普遍存在[2] - 城市缺失"安全冗余"会使极端天气的"黑天鹅"事件转变为"灰犀牛"式的可预见灾难[2] 安全冗余的概念与重要性 - "安全冗余"指当主要防线失效时,备份系统能及时补位以控制风险,其缺失可能酿成致命悲剧,如日本福岛核事故因防御设计未考虑超强地震海啸组合而引发灾难性核泄漏[1] - 建设"安全冗余"的成本与收益存在"时空错位",前期投入巨大但回报体现在避免未发生的事故,易被忽视,例如城市建设中预留防洪通道和加固管网短期看似无用却能避免暴雨时的城市瘫痪[2] - 侥幸心理与麻痹思维导致制度执行不严、巡检流于形式,使冗余防线形同虚设,每一次疏忽都是为灾难埋下伏笔[2] 韧性城市建设与解决方案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强调以"冗余"为基石,为潜在灾难做好备选方案[3] - 在规划层面需充分考虑极端天气因素,为未来预留安全空间,例如建设足够应急避难场所、城市周边大型防洪堤和蓄洪区[3] - 管理者需摒弃"差不多"心态,以"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的态度将冗余理念融入决策,公众需增强风险意识,个人防护科普也是一种必要"冗余"[3] - 每一次暴雨、台风、寒潮都是对城市韧性的大考,每个环节做足"安全冗余"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